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碳”路可持续丨雀巢方军涛:八大行动助力雀巢实现净零排放

2023-05-19 18:25:42 1753

摘要:2022年6月,雀巢推出了大中华大区首款碳中和产品——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这款产品的上市,获得了瑞士农业部给予的大力支持,其碳中和理念也获得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高度认可。打造零碳产品、推动旗下各类饮品品牌向碳中和品牌转型,是雀巢迈向净零排...

2022年6月,雀巢推出了大中华大区首款碳中和产品——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这款产品的上市,获得了瑞士农业部给予的大力支持,其碳中和理念也获得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高度认可。

打造零碳产品、推动旗下各类饮品品牌向碳中和品牌转型,是雀巢迈向净零排放的八大行动之一。按照规划,雀巢将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半,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雀巢确定了八大关键行动,包括原料的可持续采购、产品组合的创新升级、可持续包装的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推动更清洁的物流、从大气中移除碳、向碳中和品牌转型以及倡导协同行动。

雀巢大中华大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方军涛介绍,2019年,雀巢实现了集团碳达峰。2021年,公司实现二氧化碳当量绝对减排量400万吨。目前,雀巢正进一步拓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资源、支持奶源牧场再生农业等方面的举措。“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了100多个试点项目,其中包括20个即将在近期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牧场。”

方军涛坦言,企业推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仍然面临技术、投资、消费行为等多重挑战。企业除了积极推进自身减碳行动,还要广泛开展合作。“可持续发展是宏大的事业,不是任何企业和机构单打独斗能够实现。”

原料采购减排是关键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食品饮料行业的碳中和?

方军涛:食品饮料行业以及它的整个价值链,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超过了四分之一。同时,食品饮料行业又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如,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对食品饮料的生产、物流和供应链都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很多食品行业赖以生存的农业原材料的减产、质量下降。

所以,食品饮料行业的减排不仅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至关重要,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内在需求。这就是为什么雀巢在2019年提出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于2020年发布净零碳排放路线图。

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加入这个行列。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推进,我们相信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价值链肯定会越来越完善。食品饮料行业的努力会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南方周末:雀巢发布的净零排放路线图,其中有八大关键行动。截至目前,各大行动取得了哪些进展?

方军涛:雀巢实现净零排放的八大关键行动包括原料的可持续采购、产品组合的创新升级、可持续包装的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推动更清洁的物流、从大气中移除碳、向碳中和品牌转型以及倡导协同行动。

在过去的两年里,雀巢降低了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业务增长依然强劲。就八大行动的进展,举例而言:公司通过改用可再生电力或加强天然肥料在农业中的使用等方式,减少了4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移除了价值链中9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我们有74.9%的塑料包装实现了可循环再生。以2018年为基准,雀巢包装中的原生塑料使用量减少了81%。我们在肉类、棕榈油、纸张、大豆和糖等主要商品的供应链中,已经实现了97.2%的“零毁林”目标。

南方周末:在雀巢的排放结构中,绝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供应链,其中又以原料采购产生的排放居多。那么在推动原料采购减排上,雀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方军涛:为实现原料的可持续采购,我们与原料采购地的农户、供应商和社区密切合作,以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方式采购原料。以大华大区为例:

在乳品行业,30多年来,雀巢与黑龙江共同建立了优质的奶业基地,并致力于将位于哈尔滨双城区的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DFI)打造成“碳中和”样板牧场,为中国奶牛养殖行业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经验。2021年起,DFI牧场落实了数个关键项目以减少碳排放,包括数字化牛只监控管理系统、牧场恒温奶牛饮水槽和自动牛体刷、牛粪干湿分离处理等。2021年底,其温室气体排放在2018年的基线上,减少15%左右。

在咖啡行业,雀巢以七代中外技术专家的不懈努力,助力云南成为产量高、品质优的咖啡产地。目前雀巢已经在云南实现了咖啡豆采购100%遵循可持续标准,并且正在推进荫蔽树种植计划,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

以零碳产品助力企业碳中和

南方周末:雀巢大中华大区为雀巢2050净零目标的实现担了哪些任务?

方军涛:中国是雀巢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市场。为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大中华大区在三个领域展开行动:进一步降低碳足迹、加速可持续包装转型、推进可持续采购。

南方周末:可持续包装方面进展如何?

方军涛:雀巢可持续包装的愿景是确保我们的包装,包括塑料包装,不会被填埋或被丢弃在环境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源头减量、材料替代、回收再生等多个方面努力。

具体来看,在源头减量方面,雀巢推出了一份“负面清单”,将停止使用清单上的材料,如纸张和纸板的PVD塑料涂层。在材料替代方面,开发无塑膜纸包装,以取代塑料涂层纸包装。我们开发了一种清漆,以取代纸板箱和礼品盒用BOPP薄膜。在后端回收方面,我们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建立和加强塑料收集、分类和循环再生体系和基础设施,以提高回收再生率。

除此之外,我们也鼓励和引导消费者采取与我们相同的行动。比如雀巢中国与菜鸟自2020年开始携手,启动“面向未来绿色包裹战略合作”。2021年升级为企业战略级“绿色伙伴”。2022年的电商“618”,雀巢官宣入驻菜鸟裹裹推出的绿色线上互动社区“绿色家园”。

截至2021年,我们总共减少原生塑料超过10000吨,整体塑料包装的设计循环再生率超过70%。

南方周末:雀巢是否有“零碳产品”或“零碳品牌”推出?

方军涛:我们旗下的2000多个品牌及丰富的产品组合是雀巢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企业的重要助力。在雀巢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的指引下,雀巢各品牌团队积极调整产品组合,以期降低环境影响,并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品牌包括:生命花园、Little Steps(仅限德国地区)、Piccolinis(仅限德国地区)、Wunda等。奇巧、Sweet Earth、雀巢水业务也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

2022年6月,我们推出了雀巢中国首款碳中和产品——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这款产品的上市,获得了瑞士农业部给予的大力支持,其碳中和理念也获得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高度认可。

自2017年起,我们的咖啡品牌之一——浓遇咖啡,已在其业务运营中全面实现碳中和。目前,浓遇咖啡正在努力兑现其承诺:到2022年底,无论是对于家庭消费者还是专业客户而言,每一杯浓遇咖啡都将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意味着浓遇咖啡的全价值链将于2022年实现碳中和。

仍面临技术、投资、消费行为等多重挑战

南方周末:雀巢在内部协作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以确保碳中和行动的持续性?

方军涛:总体来说,有六大措施:第一是在治理结构上,我们在大中华大区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CEO担任主席,下设五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协同行动。重要的业务单位也都根据自身状况,成立各自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第二是系统规划,这包括中长期路线图的制定和年度计划的制定。可持续发展团队在这一任务中起到总体协调作用,所有的计划都是基于集团的整体规划和各业务单位的实际综合考虑。

第三是确保推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预算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第四是对相关团队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领域本身发展很快,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公司持续组织对各种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的培训,比如生命周期分析(LCA)、碳中和品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第五是信息分享,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政策标准和公司内外最佳实践。

第六是日常管理,这包括可持续报告管理体系和会议管理。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指数很多,如各种排放数据,各个指数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我们确保各业务单位报告的数据准确规范。大中华大区内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每月有例会,各工作组也会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不同频率的会议。

南方周末:在推进净零排放的行动中,目前雀巢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

方军涛:因为雀巢全价值链的排放量很大,我们必须努力识别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减碳项目并不折不扣地实施。应该说在各个环节,都有很大挑战,有些是技术上的,有些是成本上的,有些是政策上的,还有消费者认知和行为方面的。以技术和政策为例:

从技术上讲,在推动净零排放的初期,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只要投资,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开发新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才能进一步减排。比如我们承诺到2025年减少原生塑料三分之一的使用量,其中一个方法是把塑料包装转换为纸包装,而这涉及很多技术挑战,我们位于瑞士研发中心的雀巢包装科学研究院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这项技术,已在某些市场开始实施,并陆续在全球推广。

政策方面,对有些可持续的做法从法规上还没有放开,比如减少原生塑料使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使用再生材料,像PET饮料瓶,虽然现在中国回收再生率很高,达到90%以上,但主要还是降级再生,用于制作衣服和其他纺织制品。从循环经济角度来看,最高效的再生是瓶到瓶的同级再生,这在欧美很多国家都已广泛应用,但在中国,由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一直还没有放开。

另外,在减排数据的披露和监管上还缺乏相应规范,比如环境声明,很多公司都在或计划宣称产品碳中和或产品减碳多少公斤,但如果没有生命周期分析和环境声明标准,那么这些宣称很可能会夸大或不能真实地反映减排效果,而消费者则无从判断,或产生误判。

南方周末:你对食品饮料企业开展碳中和行动有哪些建议?

方军涛:对任何食品饮料企业自身而言,我觉得建立高效的治理结构、摸清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项目计划、完善报告机制等都非常重要。

在此之上,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合作。可持续发展是宏大的事业,不是任何企业和机构单打独斗能够实现。大家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行业协会、工业平台、同行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共同探索,通力协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齐头并进,加速推进可持续的旅程。

合作可以在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技术实施层面,比如可持续包装领域,消费后的回收再生,尤其是软包装的回收再生是个全球的难题,需要业界携手,脑暴方案,共同实施。二是标准方面,比如刚才谈到的温室气体核算和生命周期分析,以及环境声明,都需要以行业公认的科学的标准为指导。

南方周末研究员 侯明辉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